90年代的面包车, 技术落后, 为何百公里油耗才4.9升?

  • 2025-07-24 23:59:16
  • 683

经常听老一辈司机说以前的车省油,记得当时有一款松花江面包车,官方百公里油耗竟然低至4.9升。要知道那时候汽车技术远不及今天这么先进,为什么油耗却能做得那么低?我认为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:

1、自重轻

90年代汽车碰撞法规没现在这么规范,车身能遮风挡雨就够了,没什么强度,所以车身就可以做得很轻。再加上那时候很多小型车都是3缸小发动机匹配4速手动变速箱,俩加起来才100公斤,所以那年代小型车自重普遍在800-900公斤。车身越轻自然越省油。

而如今汽车更注重车身结构设计,虽然外形差异不大,但在车身关键部位里面都有好几层高强度钢,这样一来重量肯定上去了。如今的A级家用车自重普遍都在1吨以上,自重大了油耗就更高。

但是以前的老车虽然靠重量能降低油耗,但安全性真不敢恭维。别的不说,老普桑绝对算的上90年代汽车技术第一梯队了吧,但在实际事故中的表现根本无法与当代车辆相比。

2、行驶速度低

90年代很多小型车都是3缸发动机,马力也就三四十匹,平路上把油门踩到底也就能勉强能跑到100公里/小时。跑到60公里/小时发动机转速都接近3000转,各种震动噪音能让人崩溃。

再加上那个年代路况不好,特别是市郊、农村,还有很多土路。就当时车辆的底盘悬挂性能,跑40公/小时都能颠出隔夜饭,所以那时候的车整体行驶速度都偏低,车速低了油耗自然也更低。

而如今路况好了,动不动就是高架桥快速路,高速上你跑100都有人嫌你堵路,油耗肯定要高一些。如果都按60跑,那油耗不比老车差。

3、发动机排量小

排量越小发动机运行时转动惯量越低、摩擦越低、损耗越少,对降低油耗有釜底抽薪般的作用。前几年车企大量1.2T、1.4T /1.5T涌入市场,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为了降排量保油耗。

而90年代很多车用的都是3缸发动机,本来就省油,而且那时候的车本来也跑不快,也不存在小马拉大车的情况,所以油耗就更有优势了。

总的来说90年代的车技术水平根本无法与现在相比,油耗低也是当时的用车环境和车辆整体动力水平决定的,并不是技术层面上能把油耗做到极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