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城市观察|AI赋能下,青岛品牌建设实践如何彰显新动能?

  • 2025-07-17 12:56:32
  • 796

文|王雅柳

作为全国最早提出并率先实施“品牌战略”的城市之一,青岛始终以“品牌之都”为定位积极推进产业升级。即将启幕的“质臻品牌·焕新赋能·热AI青岛”品牌日活动,不仅是其品牌建设成果的集中亮相,更凸显了这座制造业强市借助AI技术寻求动能转换的探索。

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构建,从企业实践到消费共鸣,青岛正以系统性思维,让AI不仅成为品牌升级的“加速器”,更成为激活城市产业基因、重塑品牌价值的关键引擎。

AI赋能:技术驱动品牌提质

将“热AI”写入年度主题,青岛的选择并非跟风。

当下,AI正从效率工具转变为品牌重塑的核心驱动力,而青岛通过产业布局与企业实践,筑牢了技术赋能的根基。

产业布局上,青岛已形成“一核多点”发展格局:以人工智能产业园为主承载区,光谷软件园、元宇宙产业创新园等为特色区,AI产业的集群效应初步显现。

其中,创新奇智的AI质检系统在柔性液晶面板生产中实现了微米级精度的缺陷识别,让“AI+制造”的效率优势显而易见。企业财报显示,其2024年以18.7%的市场份额领跑全国工业质检AI赛道。

极视角建成了国内最大人工智能视觉算法生态社区,数千种视觉算法为企业服务;叠加“工业大脑”“超大规模混合算力海洋”等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,青岛为AI赋能品牌奠定了坚实技术基底。

企业端的突破更印证了技术价值:海尔“AI之眼”能够根据家庭习惯自动调节运行模式,推动家电从功能提供者转型为生活场景服务商;海信基于“星海大模型”的AI电视,能记住用户观影偏好并主动推荐内容,让服务更懂需求;赛轮“橡链云聊”大语言模型打通研发、制造与营销环节,客户在线即可定制轮胎参数——

这三者的共性在于,将AI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,这正是品牌竞争的新内核。

值得关注的是,本届品牌日的AI元素不止于展示,更在培育市场认知。从技术研发到消费体验,AI正全方位渗透品牌建设各环节,为品牌资源高效聚合筑牢技术基础。

打破壁垒:协同构建品牌生态

如何让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?青岛的解法是:打破壁垒、协同发展。

在市级层面,活动成立制造业品牌发展联盟,其核心价值在于破解“协同壁垒”——让海尔、青岛啤酒等龙头企业的经验下沉,推动“政产学研金服用”资源按市场需求流动。

相比于杭州“链长制”以政府主导为特征,强调纵向产业链贯通,青岛的联盟则以龙头企业牵引为核心,侧重横向的生态协同:龙头企业开放AI模型接口,中小企业可直接复用成熟技术;高校实验室的研发成果,通过联盟快速对接企业需求,实现“实验室到生产线”的无缝衔接。

这种有组织的协同运作模式,直击地方品牌建设的痛点——中小企业缺技术、缺渠道,龙头企业缺生态协同。而联盟的作用,正在于搭建“能力共享”的桥梁。

区域实践的差异化路径提供了可借鉴样本。据工信部公示信息,崂山区培育的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,连续6年位居国家级“双跨”平台首位;2024年该区12个品牌入选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》榜单,占全市半数、居全省区县第一。

城阳区则聚焦食品产业,以细分领域领军企业构建“城阳味道”。行业调研报告显示,义龙包装在调味品包装装备领域市占率达71%,海科佳装备的挂面成套装备市占率为50%,沃隆坚果、利和味道等品牌亦在消费市场表现亮眼。

这一模式直接服务于青岛市“10+1”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,通过品牌赋能推动智能制造、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,让品牌建设从“单兵作战”转向“集群发展”。

场景创新:让品牌与消费者深度贴近

品牌建设的最终落脚点,是与消费者深度连接、实现价值落地。青岛正通过消费场景创新,打通品牌建设与消费终端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“品牌之夜”嘉年华融合国家补贴与企业让利,直接拉动消费潜力释放。政策补贴降低了消费门槛,场景创新则让品牌从“被动接受”变为“主动体验”,二者叠加重构了青岛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。

区域专场的场景设计更见巧思。崂山区“智汇崂山”用VR体验让“科技改变生活”可见可感,与当地AI产业优势呼应,让“硬核技术”落地为生活便利;城阳区“食在青岛”则以“一杯咖啡、一袋坚果、一份甜品”具象化“城阳味道”,将食品产业供应链优势转化为“可体验、可传播”的消费符号。

消费场景与产业根基的绑定,让品牌从“工业符号”变为“生活方式”,这是青岛制造业品牌价值闭环的关键。

与此同时,“品牌共创”项目允许市民生成电子明信片、《品牌日报》等专属纪念品,跳出了传统“品牌单向输出”的模式,让品牌建设成果从“可知”变为“可触”“可分享”,提升参与感的同时催化了价值认同。

而浮山湾53栋高层楼宇打造的“青岛品牌长廊”,更将场景创新延伸至城市空间维度——通过构建“智能制造示范”“特色文旅体验”“多元互动打卡”三大场景空间,推动市民从“围观”向“消费”转化。

全民参与的模式既激活了消费即时活力,更在互动中深化了消费者对青岛品牌的长期认同。

2025年品牌日系列活动,是青岛在数字时代的一次集中路演。作为全国品牌战略的先行者,青岛的实践表明:品牌建设不是孤立的企业行为,而是城市产业生态与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。

当AI技术持续赋能产业升级、区域品牌形成集群效应、消费者与品牌建立深度认同,青岛正以“品牌之都”的新内涵,诠释高质量发展的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