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对话式学习, 让知识吸收效率翻倍的新范式
- 2025-07-19 10:53:39
- 521
最近在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,我发现传统阅读存在明显局限:对于新领域的知识,难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;单向输入的信息留存率低,复杂概念难以形成长期记忆。
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我尝试与豆包进行语音对话学习,然后,我立马爱上了这种学习方式。
我发现这种对话式学习,主要吸引我的是这三个方面:
即时反馈机制:消除传统学习中的“提问恐惧”,要向别人请教问题,总会承担一定心理负担,但对AI不会;
零压力环境:允许反复追问基础概念,AI不会有“你怎么这么蠢”“刚才不是说过了吗”这种情绪化表达;
思维显性化:语言表达促进知识结构化,在表达的时候,思维的激活程度更高。
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,对话在这两个方面重构了知识网络:
双通道编码:双通道编码理论证实,语音+文字的双重输入能激活不同脑区,对记忆进行双重强化;
持续追问:通过持续的追问推动思维深化,让知识间的关联加强。
下面分享我通过AI对话式学习方法,来学习心理学知识的经历,介绍在知识获取的不同阶段,AI对话式学习的不同侧重点。
阶段一:新领域新知识(0→1知识构建)
核心公式:全局扫描→模块拆解→深度对话+专业书籍辅助
最初接触心理学时,我看的书是《心理学与生活》,这本书属于心理学基础入门书籍,能够大致了解心理学的基础;
所以用AI对话式学习时,我就用这本书为基础,进行以下步骤的实践:
第一步:让AI生成这本书的三级目录结构的思维导图
第二步:从结构图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模块,阅读书本原文
注意:这里要限定基于这本书的内容来讨论,避免AI幻觉;每个阶段用“请总结当前共识点”固化认知。
阶段二:旧领域新知识(知识网络升级)
核心公式:新知锚定→关联激活→体系重构
通过第一个阶段,我对心理学的基础内容已经有一些了解,然后在看书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新概念“认知图式”,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,然后就打开了豆包。
第一步:直接与豆包语音,让其解释这个概念,并将概念归类;
第二步:将此知识点与已有的知识点建立关联,或者与现实生活建立关联,比如,“认知图式与荣格提出的原型的概念有什么区别”或“认知图式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”
注意:这个阶段的重点是,在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,与旧知识经验建立联结
阶段三:旧领域旧知识(对话式费曼学习法巩固知识)
核心公式:输出检测→漏洞定位→修正强化→简化重构
已学习的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深度加工,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逐渐遗忘,所以要对已掌握的旧知识进行巩固;
巩固的一个很好用的方法就是“费曼学习法”,说白了就是用输出来帮助理解和巩固知识。
但“费曼学习法”需要一个听众,那么,AI就是一个完美听众啊!
AI作为理想听众的三大优势:
可要求模拟不同背景听众(小白/专家)
支持无限次追问薄弱点
自动生成记忆强化方案(如口诀/图表)
我用以下三步让AI当一个合格的听众:
第一步:让AI作为听众,听你讲解相关的概念;可用以下类似提示词:
作为一个完全不懂心理学的小白,听我讲解”操作性条件反射”,并根据我讲解的内容提出扩展性的问题;
我现在要总结“记忆的类型”,从专业角度评价我的总结,并提出3个关键问题;
第二步:根据AI给出的反馈,进行薄弱点强化;比如,“这个概念不太好记,帮我想一些帮助记忆的办法”
第三步:多重对话不断深化之后,掌握当前知识。
这种对话式学习过程,融合了三大学习原理:
建构主义:知识在对话中主动重构
社会文化理论:AI充当‘更懂对话者’提供认知支架
生成效应:语言输出强化神经联结
在这种过程里,AI扮演的不是一个答案提供者的角色,而是作为思考的催化剂,让我们在对话场景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。
从产品经理角度,这种AI对话式学习以后还可以往这些方向进化:
多模态交互升级:图解、视频、脑图等综合呈现,对于理解复杂内容更有帮助;
自适应学习:根据学习者当前的状态、唤醒程度等,来做不同的对话和反馈;
深度个性化:根据学习者历史的交互内容及掌握情况,针对性地引导知识的建构。
AI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,但我们仍要保持主动性和探索欲,在AI的辅助下变成一个全能个体。
题图来自Unsplash,基于CC0协议
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
- 上一篇:易烊千玺演唱会
- 下一篇:光与夜之恋攻坚办公室